健康教育

您的位置: 首页>健康教育>详细

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

发布时间:2024-04-01 14:44:03本文来源: 超级管理员阅读次数:17

一、症状

   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在早期会出现发热、颜面、颈部、前胸充血超红、头痛、腰痛、眼眶痛等症状;随后患者由于大量的血浆外渗而产生低血压,甚至休克的症状;随着尿量的减少,部分病人可能产生尿毒症的症状;

之后患者尿量增多进入多尿期;最后进入恢复期,逐渐恢复各脏器功能。

二、病因

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,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,多数动物都能够感染出血热病毒,一旦接触了含有病毒的物质,食用了被病毒污染过的食物,呼吸了含有病毒的空气,

或是在怀孕时感染了病毒,也会造成胎儿被感染,因此出血热的发生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
三、检查

流行性出血热的检查主要分为两部分:

1、临床检验,包括血常规、尿常规、便常规、肝肾功能、电解质等;

2、病毒学检验,包括病毒的抗体、病毒的抗原、病毒的核酸等。

四、诊断

流行性出血热诊断分为以下几步:

1、了解患者的流行病学史,生活在什么地域,有没有老鼠接触史;

2、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,有没有发热、低血压休克等症状;

3、实验室检查,通过血常规查看是否有白细胞升高、异型淋巴细胞升高等表现,再结合血清学检查便可以确诊,要注意应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热、沙拉热及病毒感染通过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进行鉴别。

五、治疗

治疗流行性出血热,预防性治疗是关键,根据临床病理变化分为发热期、低血压休克期、少尿期、多尿期和恢复期,五期临床表现不同,在治疗上也有所不同,

1、发热期,在发热期病人会有高烧、头痛、呕吐、腹泻等一系列中毒症状,所以要对患者进行对症支持治疗,以及抗病毒治疗,对患者进行补液,采取退热措施等,

2、低血压休克期,患者在这一阶段,会出现低血压休克,首先应对其进行补液治疗,治疗效果不好的话,要采取一些强心、升血压的措施,但要注意的是,不要过量的强行补液,适可而止,

3、少尿期,少尿期采取的治疗宗旨主要是稳、促、导、透四个字,稳定内环境,保持水电解质平衡,改善心脏功能,防止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引起的心衰、肺水肿等。

4、多尿期,这时病人的尿量会增大,这一阶段要在病人喝的水里添加口服补液盐、葡萄糖等,注意保证病人水电解质平衡,防止出现低血容量,引发二次休克或继发感染,

5、恢复期,病人进入恢复期就算痊愈。

六、预后

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大多预后良好,多数半年内可康复,少数重症患者会有肾脏、心脏等脏器系统的慢性损害,因此患者应当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对于预后有很大的帮助。

七、预防

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主要在于:

1、隔离传染源,例如:灭鼠;

2、切断传播途径,接触患者时要有基本的防护措施;

3、保护易感人群,接种汉坦病毒的疫苗。

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

二维码